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让公民教育之花盛开在农村的沃土上
让公民教育之花盛开在农村的沃土上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王居春

    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 王居春

    【摘要】开展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素养,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相比,似乎更容易,更有效,这是很多人的共识。曾经的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中国的公民教育,是城市包围农村,由城市带动乡村。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农村是一片更广阔的蓝天,农村同样是公民教育的沃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部推出的一项以培养具有使命感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浅述了在推进公民教育过程中笔者的一些理解。

    【关键词】公民教育;课内教学;课外实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为公民教育在我国的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基础教育作为普及性的国民教育,是形成公民个体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关键时期,是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如今,虽然公民教育已经不是新鲜的命题,但作为校本建设框架内的命题却出现较晚。校本化教学和实践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面对如此复杂宏观的命题,对于基层实践者来说要想真正推进公民教育实践是个不小的挑战。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操作体系,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力、公正、隐私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具有爱国、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公民。所谓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研究的必须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也就是本地本社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就是说,学生思考、研究的必须是社会公共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依靠和参与公共决策的。笔者近年来对当今社会公民教育实践有了一定的研究特别是对公民教育在农村中学的实践做了一定的实践摸索。现将我的一些理解阐述如下。

    一、在教育科研与实践活动之间构架一座桥梁

    提到公民教育,很多人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但如果对公民教育有了一定认知,我们会发现单纯为了活动而实践的传统德育模式显然是有很多问题的。从新课程理念的层面理解,课程建设校本化要求我们加强课程本身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在教育科研与实践活动之间构架一座桥梁。

    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公民教育的教育目标进行了一定的界定,我们认为公民教育目标是有计划培养出具有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自主意识、程序规则等意识的现代公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识己”,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认知自我和社会的能力。唯有基于以上认知,公民教育实践才可以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顺应社会潮流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之间构架一座桥梁

    传统的公民教育显然走入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一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纯课堂型的教学,一是完全脱离课堂教学为了实践而实践的课外实践活动,二者没有很好地把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但在校本课程框架下的公民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课程,它应该具有普通课程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另外公民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推进,其应该有着足够的实践活动来支撑我们的教学。公民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思想境界为目标,学生思想境界意识形态的改变与提升不可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这一传统的形式来实现,而应该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课内与课外的联系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这些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真正落实意味着传统评价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学生课外活动的评价往往因为活动目标模糊而无从评价。我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否有明确教学活动目标,能否根据目标制订相应活动方案,能否围绕方案细致落实,是否制订了长期的跟踪评价机制等。

    三、在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之间构架一座桥梁

    新课程的实施理应立足于校内各种校本资源,同时尽量向校外延伸,积极寻求拓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新场所,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新课程框架下的公民教育因内涵方面较以前有了更大的拓展,但很多方面必须谋求校外的教学资源来弥补。如何在校内与校外两种实践活动之间架起一个有效衔接的桥梁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我把公民教育实践的校内外资源大致分为科技型资源、历史文化型资源、特色型资源、环境型资源、服务型资源五类,结合公民教育的不同的能力要求,选择不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从课程的构建角度来说,公民教育课程将实践场所由校内推广到校外,无疑对课程构建是比较大的挑战。如何编写一个既有知识传授又有实践活动指导,既兼顾校内实践活动又兼顾校外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对原本的课程构建理念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课程分为课堂教学部分和实践部分,两种课程采用不同模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突出传统认知传授,而课外实践则突出活动目标活动引导、活动监督和活动达成评价几个方面。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校内校外资源之间的桥梁架构对接。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当每个人在生存的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而这正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诠释。

    公民教育在农村中学的实践摸索中,有感动,有感悟,更有思考。让我们一起关注农村,让公民教育之花盛开在农村这片广阔的沃土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