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巧用策略,提升实用文阅读教学效率
巧用策略,提升实用文阅读教学效率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少波 张凌飞

    北京市文汇中学 

    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两大类文本,一类是文学作品阅读,一类是实用文阅读。文学作品包含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作品,实用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以说明或者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性和议论性文章。长期以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得到了老师们普遍关注,但对实用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文学作品因它的形象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实用文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学生读不懂,看不明白,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鉴于此,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

    一、资源助读,知文之“法”

    王荣生在《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中谈到:“实用文阅读经验与文学作品阅读经验是不一样的,文学作品遵循的是‘鉴赏’取向,而实用文遵循的是‘解读’的取向。”文学作品重欣赏,实用文要读懂。说明和议论性文章都需要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说明性文章,需要了解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议论性文章需要知道议论的话题、表达的观点、论证思路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才能更快地读懂内容。如何给予学生这些基本常识?实践中,我们曾经尝试老师讲学生听,也曾努力通过一篇文本的学习,引出这些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不理解;随文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知识又比较碎片化。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补充相关知识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

    如我们在进行《敬业与乐业》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材料在文本中的作用,补充了图片中的文段,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段及课文,完成以下两个学习任务:阅读下面的短文,圈画并用思维导图呈现你所理解的论据概念、分类、与论点的关系;基于你对论据相关知识的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本文使用的论据。

    学生初步了解了相关知识后进入阅读,能够站在不同文体的角度理解文本,从而树立文体意识。在进行说明性文章教学时,同样可以补充说明文的基本文体概念,帮助学生读懂文本。

    二、联系实际,明文之“用”

    很多学生排斥读实用类文本,课堂上,老师应通过提问或者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体验,搭建起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实用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功用。

    如《敬业与乐业》一课,课堂导入时我们询问学生毕业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没有一名学生谈及快递员、清洁工等工作,当进一步问询原因时,同学们都认为这些职业社会地位低、收入低。老师顺势提出梁启超先生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引导学生带着疑惑与作者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文学完后,我们还组织学生就“职业是否有高低贵贱之别”进行辩论,开展班级辩论赛。这样就以课文的引领启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度思考,以文本的学习撬动思维的发展。

    教材中也有多处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阅读文本。如《论教养》一课教材中要求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教材也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谈对“三间小屋”内涵的理解。

    说明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进行主题写作,体会学习说明文的作用。《梦回繁华》一课,我们在学习后,让学生借鉴文中对《清明上河图》的说明,介绍自己班的班旗。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当我们打通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后,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用,收获成就感。结合生活设计课堂活动,也让我们的教学打破“照本宣科”,引来“源头活水”,让语文“活”起来。

    三、思维导图,懂文之“序”

    说明和议论性文章都强调内在的逻辑性,段落间紧密的关联性。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之“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中国石拱桥》一课,老师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理顺内部联系。此外,老师还让学生根据文本中对赵州桥和石拱桥的说明,画出桥的结构图。以下是学生的作品:

    图片1.png

    1                                                               

    从学生画的思维导图,我们能一目了然地把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图1成就原因,学生认为有劳动人民的智慧、桥梁设计的优良传统、我国丰富的材料,还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然,学生没有理解最后一段是由历史上的石拱桥谈到今天我国的桥梁建设。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议论文中论证思路是学生必须要攻克的难关。2021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就以简单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把握。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议论文段落间、语句间的关系。如下图:图片2.png图片3.png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将抽象的逻辑关系直观地呈现,既把握了文本的结构,也促进了思维的激发与整理。

    四、删减调换,解文之“趣”

    肖培东老师讲《怀疑与学问》一课时,通过用文中短语替换标题,让学生把握文章论点;通过将长句换为两个短句,引导学生理解分论点;通过调换段落位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论证思路;通过换词语,启迪学生感受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换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王君老师执教《看云识天气》时,让学生删减语句,保留课文最核心最关键的信息,进行缩写,帮助学生快速把握说明中心。

    我们在进行实用文阅读教学时,还尝试调换文段中语句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组织学生筛选一段中关键信息,理解说明或者议论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替换、排序、删减中,激发出思维火花,也感受到了文章的趣味性。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双减”提质,“双减”不减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点滴尝试和粗浅见解,对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实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