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基于“童”文化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考
基于“童”文化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考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桑学龙


    江苏省沭阳县南关小学  

    摘要:南关小学紧密围绕学校核心文化“童文化”引领课堂改革,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基于“童”文化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做了一些思考,做如下简单介绍。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

    倾情教育,不忘童心。作为沭阳县第一所“儿童友好型学校试点单位,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儿童的需求,基于儿童的视角,指向儿童的成长,构建了生态校园、童趣校园、多彩校园、书香校园等个性化、多元化的校园空间环境,多维度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校坚持以核心文化童文化立校之本,高度契合并高位实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儿童优先理念。“让学生喜欢上学校、喜欢上课堂、喜欢上老师”一直是学校办学的美好愿景和执着追求。学校紧密围绕核心文化“童文化”引领课堂改革,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本文现基于“童”文化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做了一些思考,做如下简单介绍。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来使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于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能达到完全的理解,然而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反映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这个人做了多少大事情,更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最好的镜子,进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

    二、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德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个性以及心理特点为基础。同时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自我超越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理解和体验。比如,老师在讲授《父母的疼爱》这门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悟视频所要表达的意义。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的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来自于父母的爱,同时也为其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向生活延伸

    道德与法治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小学德育课朝向生活化发展对于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价值,生活化教学将用到大量生活案例和常识,根据生活常识展开德育教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德育素养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加认同德育品质,提高学生主动性,优化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德育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时刻注意改正自身错误行为,在生活中提高道德品质。例如,根据交通事故数据采集使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交通事件中感受到真实的生命是脆弱的,珍贵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仅促进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不断增强,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1.教学实践性锻炼的进一步加强

    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践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和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检讨自己在与同学朋友相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的一面,然后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从而达到改善学生之间关系增进学生友谊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自控意识的增强以及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在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将其与现实生活环境进行比较,使学生切身的感受到环境污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将学生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

    2.教学空间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学生课程教学经验的积累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多思考,让学生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真正意义的教学,为其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进行在《想象她们的难处》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停忙碌的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同时收集他们身上身残志坚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要求学生一只手吃饭、学习。被蒙住眼睛去上学、吃饭、走路等,使他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体会到他们的伟大和力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学生也充分的感受到了真实生活与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养成,同时也促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之,“童”文化理念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让学生通过学校来熟悉生活、了解生活。通过学习联系实际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法治观,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样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但使学生愿学、乐学,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学校核心文化童文化,让孩子在友好舒展的空间里,以最好的姿态飞翔!

    参考文献:

    [1]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No.9817:97-99.

    [2]丁世平.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121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