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 作者:韩子强


    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小学 

      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提质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解读“双减”政策,使得各个教学环节变得更为完善。本文主要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具体的“提质增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强调教学内容的挑战性、趣味性、实用性,旨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猜想、观察、证明、推论、交流等各种学习活动。现阶段,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身的教学位置,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策略,切实将“双减”政策落实到教学中。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僵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师通常会将数学教学机械地设定为“复习旧知识点、预习新知识点、掌握新知识点、例题讲解、课后总结”这一套流程,这种方式千篇一律,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也往往只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重点考查,并不是很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答题机器”,缺乏数学探究精神。

    (二)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会产生一个思维定式,也就是会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客体的现象,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课堂气氛沉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会使用幻灯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往往也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重复,并没有真正将多媒体手段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此外,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性也不强。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主要是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解释和拓展,最终建立几何模型。在数学教学中,几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將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几何模型的变换,以及增加辅助线等,不断简化解题步骤,促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有关角平分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给出一条线段,如何画两条相等的线段?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开始讨论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画图,再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随后,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通过画垂线段使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认识角平分线的概念,还能够运用模型将知识点进行联系,最终构建更加完善的几何模型。在图形建模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领悟数学思想,还应当不断学习建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开阔数学眼界。

    (二)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备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备课过程,在备课时精心研读教材,确定好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真正让教学有方向。同时,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内容,还应当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思考方式等各个方面出发,这样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分清主次,抓住重难点。对于一些不重要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略过;而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应当着重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环节,抓住三点内容,即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由于一堂课只有四十几分钟的时间,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以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为目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需要深挖数学概念,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将重点、难点知识列为备课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与此同时,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练习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完善,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有梯度地开展学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备课中,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对作业进行分层

    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注意对作业进行分层。按照传统观念,一些教师会将作业设计成统一的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种形式。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确保层次的合理性。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类:书面类、口头类和开放类。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形式或组合形式。口头类作业是基础性知识的练习,如乘法口诀的背诵等,它们能够有效丰富家庭作业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书面类作业通常包括课后练习题、教师布置的习题等,是一种常见且非常重要的作业形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开放类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该类作业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是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实践、探索的能力,为学生的自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进行德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求知意识,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双减”政策,注重“提质增效”,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备课,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有效性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31):4-6.

    [2]韩柏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2):100-1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