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创设“三步七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创设“三步七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姜洪松

    山东省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学校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委指导,仅仅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党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校小学数学“三步七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简称“三步七环”模式。教师按照“三步七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念,创造性实施,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一、“三环七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内涵
    “三”是“三步”,其含义是:课前异步,准备学习——课中同步,探究学习——课后异步,巩固学习。
    “七”是“七环”,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七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初步思考——分析引导,细化问题——自主思考,尝试探究——合作交流,组内总结——交流验证,明确新知——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二、“三步七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三环”的要求
    课前教师要构建好新知的基础知识、方法及教学思想等树形图,并制作课前任务单,为课中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七个环节,课后要求分层作业,练习巩固新知。
    (二)“七步”教学流程要求
    “七步”教学流程只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三、“三步七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解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但要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挑战性,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突出数学本质。
    (二)提出问题,初步思考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科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以备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进行初步的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知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分析引导,细化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后,教师初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细化问题,从而降低解决此问题的难度。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学生反馈思考结果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真是的思维状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预设做出适当的调整。引导学生尊重同学解决问题方法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对于简单的,学生又能解决的,可以让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加以解决;对于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师可将问题进行分解、细化,分散难点,为后面的自主思考、尝试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自主思考,尝试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面对时间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本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之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小组探究要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实施,要求组长要面向全体,控制局面,明确分工,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五)合作交流,组内总结
    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小组长做好记录,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形成小组意见。
    (六)交流验证,明确新知
    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使用的策略。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全班学生在教室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在小组交流以后,对于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室和全体学生共同探究。教室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节点颠簸提升,明确新知。
    (七)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在明确新知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从而让学生感悟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愉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并适当设计相关的深化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事,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