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聚焦与破解路径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聚焦与破解路径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1月上 作者:廖 强

    重庆市九龙坡区玉清寺小学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体系的重要一环,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的内涵阐释、内在价值、关系辨析、问题与路径等方面。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研究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强学校课程思政应用研究,重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针对性研究。这些方面研究的加强,将有更好地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快落实。

    关键词:学校;思政课建设;问题;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不断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后,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全国学校建设的重点领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校承担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大思政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大思政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一些问题。

    一、对大思政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大思政的关键在“大”,“大”在此处应理解为系统性、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要真正体现“大”,就应在大背景、大格局、大资源、大合力上体现,是学校内外、社会各方面、家庭内外共赴的育人使命。当前,大量的存在对这一概念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看似什么地方都戴上了大思政的帽子,但大多还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形式主义盛行只是搞了几个吸引眼球的事情,就认为自己是“大思政”了。

    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实证研究不足。从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大多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普通教育学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或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或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辨析,或探寻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路径,与国家倡导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内容一致,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意义、重点、方向等方面已有了较为清晰的阐释。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理论视野相对狭隘与实证量化研究不足的双重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对当前课程思政概念的阐述仍然局限在单一传统学科视角,多元化、系统性的理论基础亟待拓展;另一方面,学者们重视课程思政的学理性探讨,相关实证研究、个案研究和量化研究较为薄弱,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大量的实证和案例依托,难以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原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二、存在任务化、功利化倾向。

    1.下任务。规定什么事情都必须粘上“大思政”三个字,什么地方都要生拉硬套上大思政。

    2.为了完成任务。做个手抄报,写个总结,交几张照片等。

    3.功利化。忙于做方案、分阶段、定目标、建档案等。

    三、社会合力与氛围问题。

    1.当前,学校在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大思政课程。我认为大思政仅学校努力是不够的,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合力,构建完整的系统。应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一齐行动。

    2.大思政氛围不是停留在嘴上和材料上的,应象呼吸的空气那样自然而又无处不在,渗透到学生成长环境的每个缝隙里,在潜移默化中受教。

    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未来展望

    1.深化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

    我国学校课程思政研究应全面剖析课程思政内涵,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形成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体系。应尝试突破传统单一的政治学和教育学视角,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视角出发,进一步探寻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重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在课程思政育人中的价值,为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同时,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突出问题与关键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2.增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微观应用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从宏观层面提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明确办学观念、完善体制、搭建资源、培训教师,但学校课程思政缺乏个性化的个案研究,应更多聚焦于各院校的办学实际开展微观应用层次的研究。比如,加强对专业群各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水平,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出发,促进我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效果的达成。

    3.教师自身加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自觉在专业课程中设定思政目标,做好思想、理念、价值构建。

    加强学习,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点要求、重点任务。学课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课程思政在本学科中的重要意义;正视自身不足,主动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然后积极投身实践。理解课程思政就是实现教书和育人,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科育人规律,挖掘专业课潜在的思政育人元素,精巧设计思政教学内容。理解课程思政不是“任务”,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能不能把知识传授和价值传达有机融合,是考验教师素质素养的核心标准。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张宏彬.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9-04-1611.

    [4]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27-30.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