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场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返回顶部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5月上 作者:肖圆圆 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 肖圆圆 【摘要】随着教材的改编,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变得愈发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教学变得高耗低效。在此情况下,笔者结合新课标以及部编教材对文言文的编排,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提出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创设具有趣味性、适切性、真实性的情境场域,分别依托故事情境、演绎历史情境、贯连生活情境、搭建体验情境激活文言文教学,实现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情境场域;小学文言文教学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将文言文的起始年段前置,篇幅增加,可见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被愈发重视。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困难,教师通常依赖于简单的翻译教学,效果不佳,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为此,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学习过程的碎片化和机械化,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真实语言运用情境的重要性,提倡通过语言实践来积累经验,感知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因此,我们尝试以此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文言文之美,从而更好地掌握。 一、创设情境场域的缘起及依据 笔者将教材中关于文言文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要求整理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文言文都是叙事性的,每篇文言文中都蕴藏着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丰富的情境。同时,结合课后习题来看,“结合注释,讲一讲故事的内容”这一要求基本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这强有力地为教师奠定了一条情境创设之路。 人文主题是教材已经创设好的情境,从这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是主题内容相同,如寓言、神话、科学、艺术等;有的指向人物品质;还有的投向情感或启示等。再结合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的要求,要想让处于直观思维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极具思维深度、讨论张力的问题,还要能激活他们的兴趣,让其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那就要引发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思维碰撞或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综上,笔者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可以根据教材要求,设计有趣、贴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轻松愉悦地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能够夯实阅读基础,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逐步领悟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实现教学的价值。 二、创设情境场域的教学策略 (一)依托故事情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大量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快乐、积极的自我,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1.托氛围,调兴趣 小学文言文的故事性很强,内容基本上是学生早就熟悉的。用熟悉的故事引入教学,感受不一样的语言形式,学生既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也会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也就能比较自然地被激发。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言简意丰。 在教学《司马光》时,笔者利用音乐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动画,使之与课文内容结合,突破了对文本中如“戏”、“登”、“跌”等动词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开展填词活动,让学生体会语言,提高学生的兴趣,感受当时场面情况的变化。在图文并茂的故事动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一遍遍诵读文本,想象画面,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讲故事,变主人 在《精卫填海》一课中,笔者上课伊始便创设了“将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的大情境,同时出示了评价表给听故事的人便于他们打分,还利用了奖牌和奖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如此大吸引力的场域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讲、想、悟、背,教师只需在指导过程中抓住难理解的字词让学生讲对,抓住文本内容的空白处让学生讲具体即可。如抓住文中的“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讲清楚精卫是怎么衔的、怎么填进的,会遇到什么困难等,而在这不断具象化的过程中,精卫敢于反抗、不畏强权的形象便愈发鲜明。 教师依托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理解与想象,丰富文言文字词背后的内容,弥补文言文中的“简”,填充文章的“白”,完成文言文文本的再创造和文字的再感受,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二)演绎历史情境 不少人认为文言文是古人认识世界、感受生活,反映其思想价值的文本,距离儿童非常遥远,因此他们难以理解文本,难以与文本产生共鸣。其实不然,文言文也可以重新鲜活起来。若教师能在课堂上创建文本中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演绎,学生亲身体验角色与文章情景,不就可以实现与古人生活的共情和情感的共振了吗? 在《两小儿辩日》中,学生以三人一组的形式扮演角色,通过朗读和场景再现来理解文本。他们自由练习,猜测语气和表情,最后上台表演,文言文或白话文皆可。教师担任解读员,引导学生理解并生动表演。通过多次情境演绎,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和启示。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学生通过实物扮演角色,理解文本内容。他们从中发现人物的差异,并通过提问深入思考。这种情境演绎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如此,将文言文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表演在课堂上将历史情境再现,让学生化身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让他们在创新中获得不同感悟,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贯连生活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语文学习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要让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体会语文、运用语文。而文言文教学就可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当下的生活,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文学文化、跨学科等不同角度考虑创设。 教师在教学《自相矛盾》时,将话题引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中有的同学既沉迷于游戏,又想学习成绩好。你能用“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个句式来劝劝这些同学吗?(加红:夫、与、不可)请再用这个句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跟这种情况类似;学习《杨氏之子》时,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的名字被取笑时,你可以怎样委婉地回应呢?所以,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长篇大论地使用文言文,但其实文言文中有很多典故、知识应用得很广泛,这也为我们把文言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奠定了基础。语文教师应该秉持着古为今用的理念,在教学文言文时贯连生活情境,帮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精神,也让语文更好地融入生活。 (四)搭建体验情境 近两年来,各大旅游景点推出沉浸式旅游更受孩子们欢迎,尤其是在某一文化主题下的感官体验、游戏闯关等活动。这些丰富的体验能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在不同文化中身临其境,唤起情感,尊重思维。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创设适合儿童的文言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古人谈读书》时,笔者搭建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线上云旅游的体验情境。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参观了纪念孔子的祠庙——曲阜孔庙,再在旁边开设了体验馆,借助参观活动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文本,利用游戏闯关调动学生理解文本的积极性,凭借书签制作深化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就是这样一个模拟的体验式情境旅游贯穿了全文的学习,在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在整个轻松的过程绘声、绘色、绘思、绘写。 创设体验式的情景,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感觉,让他们身体动起来、眼睛动起来、思维动起来,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推进教学,让学生能得言、得意、得法、得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文言字词的斟酌上,更要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积累相关语言素材,还要为学生创造深度学习的时机,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更进一步。基于此,从学生角度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由和谐、极具磁力的场域中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从而逐步捕获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此实现文化涵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 [2]赖玲莉.情境支架:小学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J].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 2022.11. [3] 刘妍.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 [4] 汤晓龙.以激趣为目的进行小学文言文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