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感
在活动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感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6月上 作者:谢凤霞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谢凤霞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才能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从原先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人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成为有道德的人,如何使道德教育更加有效,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体验感悟、赏识鼓励、创新方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儿童理解道德、学习道德,从而引导儿童道德发展。

    【关键词】生活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堂   有效运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 道德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并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

    一、结合生活,加强互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中的知识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情境式教育,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孩子的道德生长。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同学相伴》时,我通过互动式教学,努力活跃课堂氛围。一是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直接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是通过回忆过往的快乐事情,让学生间接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如在课堂的开始,积极运用互动式教学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引入。借助PPT将学生与同学课间玩耍、春游、运动会的团结合作、学习上的解决难题等与同学的快乐往事演示出来,并与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投入,体会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给予鼓励,赏识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把握生活化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场景,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在教学“我是独特的”时,教师通过“我的故事袋”活动对学生进行提问,对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你表现得很好,你很优秀,你的思路很清晰!”通过正面的语言不断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暗示与激励。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一句简短的话语鼓励,都会使其受到极大的鼓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我很诚实”这一课时,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小事例进行发言,我从孩子的发言中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的表现得更为积极了,也更加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改正。

    三、实践体验知行合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该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体验与运用,使学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完成新课改对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计划与目标。同时,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讲述相关知识点时,要适当结合生活实际,辅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我在教学《慧眼看交通》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前对当地交通进行实地考察、拍照、记录,了解交通拥堵的状况。课上,学生展示录音、图片、绘画等直观的情景,通过分析交流了解交通发展带来的交通不畅、汽车污染等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出谋划策,提出为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所采取的好的建议,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凸显了“人人都能为解决交通问题出把力”的理念。

    四、创新方式,渗透提升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不断更新和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命令下达式的知识传输,而是应该与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伙伴,与学生一起钻研知识。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放下戒备心理,在课堂上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也能够和学生一同成长,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地渗透生活化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将教学改革理念融入教学模式当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活动体验教学让学生获得了丰富体验,在幼小的心灵中让真善美的种子发芽、长大。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道德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2)朱小敏《小学品社课“实践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2015年第29期《江苏教育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