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溯源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返回顶部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10月上 作者:陈熙 河南省鹤壁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陈熙 摘 要: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于文言文字词的理解是非常首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汉字溯源可以让学生把握字词区别的同时深化对注释的理解。从理解文本的角度,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抓住题眼汉字溯源,使之成为理解文本的切入点,还可以抓住核心字词使之成为理解文本的深入点。 关键词:汉字溯源;文言文;应用 一、文言文特点及文言文教学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三怕”,而文言文被列为首怕,可见学好文言文之难。那么,什么是文言文呢?“文言文”三字中,第一个字“文”是书面的意思,第二个字“言”是写、表述、记载的意思,“文言”就是书面语言。第三个字“文”是作品、文章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它指引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它的实质是体认文言文内容的言志与载道,其中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学习文言文的最终落点应该落在文化的传承与反思上。 二、汉字溯源在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的价值 小学语文课程应该把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于字词,展开品析。所以,文言文中对字词的理解是非常首要而且重要的。汉字溯源在文言文的字词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价值。 (一)探求本义,把握“古今异义”的要点 文字具有继承性,字词的今义是在古义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所以,古义和今义有着同一个起点,那就是本义。如果我们想要破译古今异义的奥秘,就要从字词本义入手,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来探究本义,这是一种常见而且容易掌握的本义探究方法。 (二)义项串联,突破“一词多义”的难点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义项便不同,各个义项之间往往存在着联系,但是我们在整理“一词多义”的时候,都只是简单的对各个义项进行罗列,并没有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字词的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基础上推衍出来的,所以,本义其实是各个引申义的源头。探求到了本义,便在纷繁的词义中找到了头绪,将各个义项进行串联,从而建立起词义系统,提高识记效率。通过以形索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一词多义这一难点。 (三)字载文化,全面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点 文言文课堂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鉴赏水平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汉字和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文言文教学课堂承载着浓厚的汉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汉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的同时,全面激发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虽然汉字溯源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多的价值,但从汉字溯源的角度进行解释字词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唯一的解释字词的方法,还需结合实际,全面客观看待理性应用。 三、汉字溯源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开始共编排了14篇文言文。从理解文本的角度汉字溯源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把握字词区别深化注释理解 文言文为什么难学?主要难在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处。古代多是单音词,现代多是多音词,比如“妻子”一词在古文中指的是妻子和子女,而现代汉语仅指男人的老婆,失去了子女的含义。所以,了解这些词的区别,知道这些词语的变迁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文言文的含义。如《守株待兔》《王戎不取道旁李》两课都出现了“走”字,一个是“兔走触株”,一个是“诸儿竞走取之”。课文注释为“跑”。为什么是“跑”的意思?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注释,学生则难以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使用汉字溯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原来“走”就是一个人挥动双臂大步向前奔跑的样子,它本意就是“跑”。学生在形象感知、牢固记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能力迁移运用。使他们理解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同时,对“走马观花”也有了认识:原来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二)题目入手成为理解文本的切入点 无论是普通文章还是文言文想要审好题,深入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就必须抓住题眼,抓住了题眼也便把握了文章的核心与重点。所以,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抓住题眼,使之成为理解文本的切入点。比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在第一部分导入新课环节,通过题目中的“辩”字进行解题。“辩”字中间是言字旁,说明跟说话有关。“辩”是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苦的“辛”。“辛”的甲骨文是古代在犯人脸上刺标志的一种刑具。我们知道“犯罪”这个意思非常抽象,古人便用“辛”这个刑具表示“犯罪、罪人”。了解这些后,我们再来看“辩”这个字:两个罪人,中间一个言语的“言”。那么“辩”最开始是什么意思呢?等学生猜测之后,我便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对“辩”字进行深入探讨。“辩”本来的意思就是两个罪人都在摆事实,抓住对方说话的漏洞,进行争辩和反驳。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两个小孩围绕太阳进行争辩、辩论。 (三)核心字词成为理解文本的深入点 核心字词的重点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把握全文核心字词,使之成为理解文本的深入点。比如《两小儿辩日》一课。我们可以用“辩斗”的“斗”字引领学生朗读体会辩论的激烈。在完成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品读文本这个环节。两个小孩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就是“辩斗”。指名让两个学生朗读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我觉得你们只是“辩”了,但没有“斗”。出示“斗”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意思,然后教师总结“斗”就是两个人怒发冲冠,徒手搏斗,场面非常激烈。然后让全班分成两组,一起“辩斗”。此时,朗读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参加辩论时可以通过“语气、语速、音高”这些手段加强辩论的气势。这同时也是对单元口语交际辩论会的铺垫和预热。 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汉字溯源的角度探究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针对性。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对当下文言文教学是一种有益补充。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汉字溯源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YB1104)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