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5月上 作者:申金恒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实验中学   申金恒

    摘要:在社会各领域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灵成熟、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规定,学生能否奠定坚实基础以利后续学习以及提升终身发展能力,是评判物理教学成效的关键标准。然而,学生面对物理往往存在思想负担,认为其难度大,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本文详细剖析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对策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

    (一)课堂氛围单调
    高中物理教学常见的模式是教师积极讲解,学生则忙于做习题、记笔记,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状态。这种陈旧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加大其与物理的隔阂,引发厌学情绪。此外,课堂练习方面也存在不足,如过于平淡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过难或过多则会对学生心理造成打击或使其陷入题海。学生因课堂气氛单调而持续记笔记,课后遇问题又因学习节奏紧而无法及时向教师提问,致使问题累积,最终影响物理成绩。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致趣味性降低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教学基础及手段,在我国多数高中却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过于注重课堂讲课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培养,致使高中物理课堂趣味性大打折扣。进行物理实验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提供感性认识、培养科学素养及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增加课堂物理实验对提高学生兴趣至关重要。

    (三)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本身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吃力,若教师不能积极引导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则会因难度大而丧失学习积极性,表现为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抄袭等,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

    、树立“结构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

    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网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驱使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中心。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涵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影响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深层追问转型与突破的契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

    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留出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物理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论与物理改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

    [2]试教通讯.物理专辑,200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