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探寻文言文教学新路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探寻文言文教学新路径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9月上 作者:汪文韫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第二中学  汪文韫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建立文化自信。但是,由于文字障碍和教学程式化等因素,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兴趣不浓,甚至存在畏难情绪。面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该如何改变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中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更因为学好文言文,打好文言基础,对学生进一步阅读古代文学经典、陶冶文学情操、提高文学素养有重要作用。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选入高中课本的文章更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品,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在的我们需要学习古人匠心独运的构思、浪漫飘逸的文采,学习古人良好的个性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都渗透在文言文中。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精神养料,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中却流行着“三怕”,其一怕的就是文言文。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距今久远,语言形式相比白话文有很大不同,学生在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而且平时除了课堂上学习文言文,课外难得有接触的机会,难免会感到生疏。二是文言文教学过于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文言文,教师基本是采用串讲的形式,逐字翻译,逐句讲解,讲完之后,来个“课文总结”,本来文字障碍已经让学生很头痛了,这里教师讲解又索然无味,学生想有兴趣也难啊!难怪钱梦龙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那么,面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打破传统、改变现状,使文言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这一理论是为了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它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提倡“教”和“学”要与“做”结合起来,“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搞好文言文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脱离实践的教学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定荒凉而缺乏生机。

    可能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文言文年代久远,如何将作为古代书面语言的文言文和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现代语言是由古代语言继承发展而来的,虽然两者在语言形式上有差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寻找到两者的共通之处。因此,教师在翻译课文时可以改变方式,从学生熟悉的现代语言入手,将其与文言文进行对照,在对照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不同之处,从而明确含义。比如:《齐桓晋文之事》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鸡豚狗彘之畜”,我会引导学生:“在座的有很多来自农村,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蓄养鸡、猪、狗等牲畜,平时我们会这样表达:‘某某家蓄养鸡、猪、狗’,而文言文则有不同。文言文会怎么说呢?请大家看课文后告诉我。”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了句子,这时,我会让学生进一步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在学生找出不同后,我会告诉学生:“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表达是有悖现代汉语的,大家找到的‘鸡豚狗彘之畜’就和现代汉语不同,这种句式我们称它为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又有很多种,这是属于哪一种呢?”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这时我会继续结合现代汉语的例子补充讲些语法知识,让学生明白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和它们处的位置(讲解时不能太过繁杂,让学生有个简单的印象即可)。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去判断,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这是宾语前置句,但是会很疑惑为何中间有个虚词“之”,接下来,我会进一步说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形,说完后,学生也能理解“之”的含义了。像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讲字词句,教学效率提高不少。

    再者,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思路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到底,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觉得乏味,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也没了。激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来开展教学,这种方法对文言文教学同样适用。文言文只是呈现形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需要学生继承和学习的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容,从内容中我们能够体悟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而这些是古人从实际生活中体味总结到的,虽然社会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确有共同和相似之处。比如:思乡之情,古人有,今人也有,这是亘古不变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么,如果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篇章,教师在讲解之前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可以这么启发学生思考:“大家有思乡的经历吗?能说说在外的你对家乡的感受吗?什么时候你会特别思念家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我想一定有学生有这方面的经历,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教师如果再结合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特殊处境,那一定能深切领会古人的思乡之情。这样,教学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千万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因为文言文本身形式特殊,学生会有距离感,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教学方式又生硬死板、固守程式的话,势必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文言文的特点,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更是明晰地告诉我们这“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实践。如果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够不断地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寻找源泉,那么文言文教学一定能焕发勃勃生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