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内核地爱学生,才是真正对家长好
内核地爱学生,才是真正对家长好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4年5月上 作者:​曹晓澜

    曹晓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大运学校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家校沟通是教师的基本功。但教师更重要的基本功,是内核地学生。针对现实中有些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重“对家长好”、轻“对学生好”或简单地认为学生就是呵护他们并且把他们的成绩搞好一些不良倾向,笔者认为,只有内核地学生,才能最终发展学生、成就学生,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作为班主任,应该对家长好,应该爱学生

    班主任对家长好,是家校沟通的基础。班主任与家长关系不好,家校沟通就会很困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度和支持度就会很低,家长就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充满猜测和质疑,这种猜测和质疑会严重影响学校重大决定和重大工作的运行,给学校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班主任对学生好,更是本份。作为一个教师,理应对自己教的学生好,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况且,班主任是与学生贴得最近、联系最多的教师,对学生好,才能令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交往自觉和学习意愿。

    二、爱学生与对家长好不是对立的

    对家长好,最终的落脚点是爱学生。首先,因为对家长好,家长也会对教师好,家长会对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那么家长会对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充满信任和支持,那么教师就能集中精神开展教育教学,而不至于因家校矛盾花更多时间灭火,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开展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孩子们就是最终的受益者。其次,因为对家长好,家长也会更配合教师,在家里开展更多对孩子们有益的家庭教育活动。家长也会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从而使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在家两个方面的情况,在校的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会提升,最终受益的也是孩子们。再次,因为教师对家长好,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息差就会很小,那么孩子也会明白,教师和家长是站在同一个立场想问题,家长和教师之间是达成了默契的,孩子就不会或者更少利用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息差,在作业完成、习惯养成等方面偷工减料,甚至“假传圣旨”而“从中渔利”,从而更好地将学校教育的成果延伸到家庭教育当中去。

    三、内核地爱学生才能最终对家长好

    什么才算内核地爱学生,内核地爱学生是什么样的?首先,要真诚、无功利地爱学生。我们教师如果爱学生是功利地想从家长、学校等处获取相应的物质好处,那么这种爱是要大打折扣的。真诚、无功利地爱学生,应是出于自己的责任感,出于自己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因爱而好。其次,要全面、无差别地爱学生。我们教师爱学生,除去方法上的灵活变通和推进策略的轻重缓急考虑,感情上不应该有任何的厚此薄彼,而应是雨露均沾式的整体兼顾。再次,要坚决、 一以贯之地爱学生。我们教师爱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坚决的,不是轻易改变的;应该是一以贯之的,不能以家长配不配合、学生回不回应、学生进不进步为前提。第四,要清醒、“计深远”地爱学生。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教师如父母。教师爱学生的内核,就是要为学生“计深远”。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是表现在对学生的呵护,并以此博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那么这种爱难免变得短视、肤浅、功利,最终耽搁了孩子,也误导了家长。计深远地爱学生,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将优点不断放大,助力其获得自信,也锻造飞翔的翅膀。计深远地爱学生,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基础上,唤醒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从而激活其内生力量成长从来是内生的。有人说,一颗鸡蛋,从里向外裂开,是生命;从外向内裂开,是事故或者食物。内生的力量是需要导引的内生的力量最初也许是渺小的、微弱的、犹疑的,教师要善于发现那探头探脑的生命力,给予必要的鼓励,坚定它前进的脚步。内生的力量,一旦走对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也是强大的。一颗种子,如果有强烈的生长信念,就能突破重重阻隔,从暗无天日地地方破土而出;就能避开道道难关,从瓦烁、废墟或重石之下突围而出;就能迎击汹汹风雨,从烈日与暴雨中汲取热量、水和养料壮根伸枝。计深远地对学生好,就要善于多做放手的事。孩子的成长,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作为教师,我们也只是孩子人生一段旅程的陪伴者。注意是陪伴者,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个关键,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很难说真正走对了方向、用对了力。我们教师要敢于对孩子放手。对于安全范围内的事,孩子能做的,要敢于放手;哪怕一时或者目前还不会做,也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试着试着,就会了。我们教师要善于让孩子动手。教育的过程,教师要会教,也要教会,但是真正的会,是知与行的统一,善于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的教师,才是真正会教的教师。我们教师要敏于让孩子上手。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在于改变,在于成长。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从动手来做,到上手会做,真正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计深远地对学生好,还要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后汉书》有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教师要以自身的优良品德影响学生,以自身的积极情绪影响学生。教师自身就要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胸怀美好梦想,积极生活,不当世界的局外人,而是积极奔赴其中,积极寻找办法。教师以这样的行为示范去唤醒学生,引导学生,才是真正地对学生好。

    四、内核地爱学生才能正向影响家长

    首先,如果教师内核地爱学生,必须与家长就内核地爱学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形成共育,否则放手、动手和上手的举措,很容易在运行的过程中遭遇家长强烈的反对而“中道崩殂”。其次,如果教师能内核地爱学生,那么学生的改变一旦启动,就不容易中断或终断,那么家长一定会感受到孩子的改变,从而更加信服这样的教师。再次,如果教师实现了内核地爱学生,那么学生和教师将共同对家长产生正向的辐射和牵引,家长也会因此而向上向善地发展。

    如果教师真正想清楚了对家长好与对学生好的关系,真正思考并实践了内核地爱学生,那么我们还担心学生发展不好吗,还担心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干扰学校工作甚至对抗学校工作吗?!所以,相对于教学技能,我们教师的科学的育人观、正确的学生观,才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定海神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