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解读与再构的实践研究
返回顶部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第8期 作者:蔡云芳 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蔡云芳 【摘要】文本就是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文本的再构,也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成效的高低,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常态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存在不少的困惑,特别是文本解读仅限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文本解读能力与意识欠缺,无法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文本解读与再构的意义就显得长远而深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 创新研究 【正文】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站在编写者角度去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还要从教师的角度将文本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第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脉络 关于小学英语文本解读与再构活动,教师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what(主题意义、文本内容)、why(作者意图)、how(语言修辞、文本结构)三个维度解读文本。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脉络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有效途径。 案例一: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3 My school calendar A Let’s talk 第二、站在学生视角,进行文本再构 叶圣陶这样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了解作者的心情,以求达到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实际上就道出了读者与文本和作者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视角,我们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再构。 案例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4 We love animals B Let’s talk 第三、基于主题语境,建立单元大观念 基于主题语境,建立大单元观念,坚持创新导向,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尝试,让语言学习回归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 案例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 Main scene
第四、建立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情趣 英语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感悟文化之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华魂、中国心和世界眼的新时代接班人。 案例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 Main scene
【结束语】 文本解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再构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深入解读教材并运用教材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研究基于主题意义下的文本教学活动,实践对文本主题、文本知识、文本逻辑、文本意义等要素进行深度解读并设计活动,是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